今年適逢客家電視台成立十周年,客家電視台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是客家界至為關心的議題。因此, 立法委員吳宜臻與台灣客家智庫共同主辦,誠摯邀請各界先進蒞臨公聽會, 提供建言,以作為後續推動公視法相關修法之重要參考依據。
顯示具有 客家電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明日(29日)即將進行公視董事遴聘典禮, 並於儀式結束後召開預備會議,遴選董事長。難產934天、 歷經五次提名的公視董事名單,卻出現性別比例不足、 沒有客家族群代表之荒謬現象,因此, 立法委員吳宜臻偕同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楊芳婉律師以及 台灣客家智庫秘書長劉介修共同召開記者會, 呼籲文化部長龍應台應實踐諾言,增設性別及客家董事!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中央社記者曾盈瑜台北29日電)台灣客家智庫理事長曾年有今天說,客家電視台將滿10歲,不應再「妾身未明」、以指定標案形式存在;盼政府重視定位問題。
read more
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
新聞稿
客台十年,拒絕BOT!
向張三拿錢,被李四包養?
發稿單位:台灣客家智庫
發稿日期:2013/6/29
選在客台成立十周年前夕,也是客家還我母語運動第二十五年,台灣客家智庫、台灣客社及台灣客家聯盟等多個社團今(29)日舉辦記者會表示,作為長期參與客家運動的運動者,我們認為,在客家運動的軌跡上,客家電視台正好可以做為一個指標,檢視目前政府的客家政策。因此,我們沈痛地提出目前客台的困境,就是由客委會編列預算,卻當成一個標案指定發包給公共電視,強烈要求馬政府落實客家基本法,應重視超過400萬客家人口的媒體近用權!
客家電視台前執行長陳板表示,客家電視台十年,仍然「妾身未明」,客家電視台目前並未被納入《公共電視法》,因此仍是由客委會編列預算補助,當成標案,從過去被發包給台視、東森後,2007年依照《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註1)又被指定發包給公共電視。因此,到底是出錢的要管、還是BOT的包商來管?還是張三、李四通通不管?此外,日本的公視NHK經費有1800億,韓國的KBS有300億,台灣的公共電視有9億,加上募款共有13億,而客台僅只有4億,甚至還逐年遞減,馬政府的客家經費倍增,根本沒有挹注在客台。
客家電視台創台籌備小組召集人楊長鎮直接點名龍應台部長失職,客台由公視辦理後,由於公視董事難產,透過董事會運作三年一任的台長遴選及客台諮議委員會,也隨之停擺,不但台長自2007年延任至今外,第二屆諮議委員會於2011年1月已屆滿,第三屆客家諮議委員仍未組成,造成從去年2月至今,已有29個月的客台缺乏監督、審議機制。6月25日剛選出的公視董事所組成的第五屆17位董事中,卻沒有一位具客籍或對客家文化事務有所參與的董事,實有違《公視法》第13條明定的「選任董事時應顧及性別及族群之代表性」。此外,根據「客台諮議委員會設置辦法」第2條,公視董事應推舉客家籍董事擔任諮委會召集人,因此,如不加提客家代表董事,客台監督機制仍繼續擺爛。(註2)
台灣客家聯盟秘書長劉慧真表示,由於客台每年靠客委會補助約4億元,受限於政府每年預算編列固定,但卻又需向公視報告年度計畫,等同是「向張三拿錢、對李四報告」,反而無法提出自主性、長期性或具突破性的計畫,而難有作為,不但自製節目比率低,經費為了符合政府核銷程序,更是無法彈性運用。甚至在建國一百年時,還為了配合政府政策,硬是要擠出經費製作,這難道不會有排擠預算的問題嗎?
台灣客社副社長,也是客家運動前輩黃永達表示,由於客家電視台肩負著政府推廣客家文化的公共服務性質,因此自2010年之後排除了具商業性質的收視率調查,而採以觸達率作為績效指標。然而這項指標卻未有穩定成長,甚至不論在一般收視戶及客庄觀眾的觸達率,都有下降的現象,顯示客家電視台在難以突破現狀運作下,未來將有可能走向愈來愈沒有人看的窘境,客台十年,已到瓶頸!
台灣客家聯盟秘書長劉慧真表示,由於客台每年靠客委會補助約4億元,受限於政府每年預算編列固定,但卻又需向公視報告年度計畫,等同是「向張三拿錢、對李四報告」,反而無法提出自主性、長期性或具突破性的計畫,而難有作為,不但自製節目比率低,經費為了符合政府核銷程序,更是無法彈性運用。甚至在建國一百年時,還為了配合政府政策,硬是要擠出經費製作,這難道不會有排擠預算的問題嗎?
台灣客社副社長,也是客家運動前輩黃永達表示,由於客家電視台肩負著政府推廣客家文化的公共服務性質,因此自2010年之後排除了具商業性質的收視率調查,而採以觸達率作為績效指標。然而這項指標卻未有穩定成長,甚至不論在一般收視戶及客庄觀眾的觸達率,都有下降的現象,顯示客家電視台在難以突破現狀運作下,未來將有可能走向愈來愈沒有人看的窘境,客台十年,已到瓶頸!
項目 年份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
觸
達
率
|
一般觀眾收看比例
|
29.1%
|
36.7%
|
25.2%
|
33.3%
|
客庄觀眾收看比例
|
67%
|
66.3%
|
52.7%
|
56.0%
|
台灣客家智庫秘書長劉介修表示, 在1998年還我母語運動後,老三台逐漸有客語新聞時段或節目,公視亦有播出頗後好評的「客家新聞雜誌」,讓主流電視的閱聽眾能有機會認識客家議題。但2003年客台成立後,客家節目全都放置於客台內播放,只有零星由客委會補助的節目,如「來怡客」等才有機會在主流媒體播出,形成客家節目只存在在17台,客台的成立,反而更加限縮客語節目及客家議題與跨族群的交流。而依照公視2011年度報告,公視播映時數共計8,455小時,若依服務對象分類,客家與原住民各節目僅有75小時、74小時,僅佔0.887%左右。
台灣客家智庫理事長曾年有表示,2003年客家電視台的設立,為隔年原住民電視台的開台打了一劑強心針,開啟了台灣多元族群百花齊放的傳播視野。然而,十年後,我們卻看到客家電視台仍站在徘徊的十字路口,面臨難以突破的困境。我們認為,客台的成立,不應是客家運動的終(結)點,而應該是作為客家運動的長期引擎。在馬政府客家基本法推出後,再次確認客家族群傳播及媒體近用權之保障,但這不能只是聊備一格的框架,在台灣有超過400萬人口的客家族群,客家電視台不應該愈走愈後退。我們期待政府能有魄力及視野,突破困境,為客家電視台的下一個十年,提出新的願景及定位!未來智庫下半年也將舉辦相關公聽會及座談會,針對客台因是否納入公共電視法,還是獨立成為全球性的客家商業電視台等,凝聚共識,積極督促立法委員修法,讓客台正身。
註1:《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第14條:政府編列預算招標採購或設置之客家電視、 原住民電視、台灣宏觀電視等頻道節目之製播,應於本條例公布施行後之次年度起,交由
公視基金會辦理。
註2:《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客家電視台諮議委員會設置辦法》
第二條 客家電視台諮議委員會執掌事項如下:
一、初審客家電視臺之營運計畫及重大營運方針,供本會董事會決議。
二、監督客家電視臺之營運,接受台長定期報告。
三、審議客家電視臺副台長及一級主管人事,並報請本會董事會任命之。
四、審議客家電視臺管理及業務執行重要規章,並提請本會董事會決議。
五、促進客家電視臺與族群社區之服務。
六、其它經本會董事會決議之任務。
第四條 客家電視台諮議委員會組成相關事項如下:
本會董事會推舉兩位董事參與客家電視台諮議委員會,並分任召集人與副召集人,召集人應以客家籍為原則。
|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0629採訪通知
客台十年,拒絕BOT!
向張三拿錢,被李四包養?
發稿單位:台灣客家智庫
發稿日期:2013/6/28
說明:7月1日,正是客家電視台成立十周年,也是客家還我母語運動第二十五年,因此,作為長期參與客家運動的我們認為,在客家運動的軌跡上,客家電視台正好可以做為一個指標,檢視目前政府的客家政策。為此,我們沈痛地提出目前客台的困境:由客委會編列預算委辦公視製播,其定位仍面臨「妾身未明」、客台監督機制停擺、預算受限、收視群局限與觸達率降低等嚴重問題。因此我們強烈要求馬政府落實客家基本法,重視超過400萬客家人口的媒體近用權!
l 日期:2013年6月29日(星期六)
l 時間:上午10點
l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3室
l 主辦:台灣客家智庫、台灣客家聯盟、台灣客社
l 協辦:吳宜臻立委國會辦公室
l 主持人:曾年有(台灣客家智庫理事長)
時間 |
內容 |
1000-1003 |
主持人開場 |
1003-1023 |
貴賓致詞(每位3分鐘)
陳板(客家電視台前執行長)
|
1023-1026 |
行動劇:為客家電視台把脈(動作:貼上客台病灶於電視道具上) |
1026-1035 |
媒體發問 |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台灣客家智庫結合國會力量,持續對客家電視台政策提出訴求:
1. 公視法應該明文涵納客家電視台,確保客台預算的獨立性與穩定發展。
2. 公視董事應有至少兩席客籍代表。
3. 公視董事會難產時,應有機制確保客台諮議委員會持續運作,確立客台的公共監督機制。
read more
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台灣客家智庫與交大李美華教授辦公室共同邀請了幾位來自交大、中央以及台大的同學,一起分享後生人對客家電視的觀看經驗,並提出了後生人對客台的期待。
這是延續台灣客家智庫之前於「小公廳」針對「客家電視台」相關討論的進一步拓展,
特別邀請客家電視台的企劃人員同行。先前的討論大家共同發現一個問題:「後生人不看客家電視。」然而,為什麼?因此有了這一場聚會,希望能拋磚引玉延續相關的分享。
參與討論的同學有人大學時期活躍於客家社團,有人最近才開始從新認識客家。有幾位後生朋友說著流利的客語,有人一句都不會說。有人開始著手拍攝紀錄片,有人從「魯冰花」當中開始學習客語。有人關心農村發展,也有人是傳播科系的同學。
首先,大家分享自己「打開電視的第一台」。或新聞台、或娛樂台,或體育台,不過大家都很誠實地回答:客家電視絕對不會是第一台。也有不少人坦承,幾乎很少認真看客家電視。
一位男同學提出了「網路」傳播的重要性。他舉自己為例,平常在學校並沒有觀看電視的習慣,大多透過網路來接收資訊。影音內容也透過Youtube或者臉書等來閱聽。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客台網站只有近一週的內容,而大家比較常使用的Youtube上,客台的內容相對而言較少,因此也失去了進一步散播的機會。
此外,也有幾位同學提出「語言使用」的問題。有人認為並不一定要百分之百使用客語,或可稍微降低比例。一方面降低不懂客語,或者客語不流利的年輕人,對於節目的親近性。
另外則有同學提出關於「語言的階層性」的問題:「客語」仍被認為是一種私領域的語言,或者相對而言較為「鄉土」的語言,因此,幾乎以百分之百客語製播的客台節目,也較容易有不夠「潮」的感受。有人以之前「台客」概念為例,認為這種感受正式需要被翻轉的地方,不過仍需要透過一些適當的方式來扭轉。
接下來大家開始針對節目內容的收看經驗進行分享。有同學以戲劇節目為例,坦言「感覺起來就很老。」另一位同學更直接地反應自己的感受:「客台常常有種太教條的印象,很多時候連偶像劇都會有這種感覺,甚至從節目名稱就這樣。」現場許多同學紛紛點頭同意,認為節目製播上可以試著放開一些太強烈的「傳承客家文化」的使命。誰說客台不能有「黑澀會」、「棒棒堂」?
關於這個部分,有人試著問大家怎麼看待「族群媒體」。這個發問在討論期間讓大家脫離了純粹市場性的思考:除了收視率,客台應該還有其他同樣重要的討論角度。然而,如何製播叫好又叫座的節目,確實還需要更好的企劃,同學以公視近期的節目為例,如「爸媽冏很大」、「誰來晚餐」,都是收視率不錯也不失社會性與精緻度的節目。
客家電視的企劃人員很積極地聆聽同學們的分享,最後也提出了客台節目製播的兩難。事實上,「如何吸引後生族群」一直是客台關注的事情,持續地在做相關的努力,包括許多大家提出來的面向,比如「不全部使用客語」。然而,年輕人還是不看,卻遭來老一輩觀眾的非議。
討論的最後,大夥彼此開玩笑地說,也許客台也應該有個「大學生了沒?」讓客家後生們有個分享自己經驗、看法和才藝的媒介。至於誰來當主持人?現場年輕的型男美女開始彼此推薦起來。大夥說好,下一次要邀請更多後生人,一起來玩「後生人了沒?」
read more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記者李筠平/採訪報導 陳睿哲/攝影

客家電視台台長徐青雲受邀到台大新聞所演講,說明客家電視台的族群媒體使命。她指出,客家台雖被認為隸屬公廣集團,但至今仍缺乏法源依據。
read more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2003年,全球第一個客家電視台成立,今年即將滿十年 。客家電視台在第一個十年,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也突 顯出台灣客家的許多難題。
本次的「小公廳」,特別邀請客家電視台徐青雲台長,分享 這六年多來在客台的實務經驗,讓大家對於客台的實際運作 與現況有更多真實的認識,並對於下一個十年,提出有待突 破與努力的方向。交大李美華教授與談。
歡迎各界朋友參與。這次我們咖啡廳打嘴鼓。
本次的「小公廳」,特別邀請客家電視台徐青雲台長,分享
歡迎各界朋友參與。這次我們咖啡廳打嘴鼓。
read more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記者/ 劉玟惠 徐志維 台北】
read more
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
智庫二月份「小公廳」進行了「客家電視」議題第一次的討論。
感謝各位夥伴的參與,黃連煜、顏志文兩位客家音樂的重要前輩也一 起來聊。客家電視更是「重兵」派出三個單位的人馬出席。期待下一 場3/23台長徐青雲親自出馬。
陳板老師主要的引言有兩個面向,首先簡單說明客家電視對客家人的 重要性,以及成立後的正面效應;其次,則討論他觀察到的困境。
read more
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客家電視,當有意思。」2003年全球第一個客家電視台成立,
「客家電視,當有意思?」後生人不看客台?客台與公廣集團、
客家電視台前執行長,公廣集團董事,
訂閱:
文章 (Atom)